中、俄、朝、韩、蒙五国为了更好地参与大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各国在本国政府内都设立了图们江区域开发组织,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各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推进开发的格局。近年来,这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具备了比较完备的交通设施。相继开辟了中俄、中朝公路通道、中俄铁路通道、中韩空中通道和多条海陆联运通道,形成了图们江地区以珲春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叉的通道网络。开通了长春-珲春-罗津、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珲春-克拉斯基诺的通讯光缆电话,开通世界各通讯卫星中转的直拨电话,具有了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极大地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力地促进了边境经济的发展。就合作领域看,从最初的国际通道合作、口岸通关环境建设合作、旅游合作和环境合作,发展到现在随着形势变化而新增加的能源合作等方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截至2008年延边地区对外贸易额为18.2亿美元,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来此投资。延边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2002年的18%提高到了2007年的34%。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呈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势,相关成员国地方政府均加强了务实开发力度,随着图们江地区跨国合作的成功推进,对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经贸往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以交通运输为纽带,将能源合作作为全面合作的突破口 纵观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以地区间某一方面合作开始的,而且多以基础产业,特别是能源为突破口,欧盟就是以煤钢联营为起点,将欧洲几国的煤钢生产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统一领导。在煤钢联营取得成功之后,又将合作范围逐步扩展到建立关税同盟、农业、劳务、运输、货币等方面。就东北亚地区来说,能源开发合作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储量,中日韩都是能源进口大国,能源合作在东北亚地区景广阔,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全面合作的突破口。 近几十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持续迅速发展,中、日、朝、韩、蒙能源需求总量在世界上已占到需求总量的1/5,成为世界能源需求飞速增长的重要地区。特别是2011年以来中东地区日益增多的国家动荡更是引发了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三大石油进口国的忧虑,作为石油输出国的俄罗斯日显重要。能源合作已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需求,也将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突破口。2006年4月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正式开工建设,全长4000多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该输油管道从西伯利亚分别通往中国和日本海,一方面将使俄罗斯成为日本和中国的最大石油供应者之一,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振兴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正式建成以后,将使俄罗斯与中、日、韩的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能源合作在增强了能源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合作的同时,还会促进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大国之间的合作。中、日、韩三国同属能源进口大国,在加强节能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市场石油交易与议价能力、保障东北亚国家共同运输航线安全、建立共同的石油战略储备等方面,三方都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而在能源合作中交通合作是先行保障。目前东北亚区域跨境交通走廊主要有东西向的两条线,北线从俄罗斯的北部港群向北经过乌苏里斯克、格罗杰阔沃,中国的绥芬河、哈尔滨和满洲里,再到俄的夕贝加尔斯克,通往俄罗斯;南线自俄罗斯的南部港群向西南进入中国的珲春、图们,自朝鲜的罗津、先锋港向西到达珲春、图们,经长图、长白线进入蒙古境内。与这两条铁路线相平行的还有几条公路线。此外,中、俄、朝、日、韩联合开辟了4条海上运输航线;开通了中俄、中朝光缆电话线路;开辟了中俄、中朝旅游路线。交通的顺畅为物流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时无法形成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统一的贸易关税壁垒和自由贸易区域。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关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源于共同利益的发展模式会更有发展潜力,这一贸易区最终将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玉潭,庞德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0(4) 2.王毅.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J].外交评论,2007(1) 3.兰晓萌.东北亚一体化前途待定—政治意愿形成新共识是中日韩三国密切经济合作的前提[N].华夏时报,2009-9-12 4.改革开放30年延边外经外贸成绩斐然.吉林省统计信息网,http://tjj.jl.gov.cn/,2008.12 |